楼群拔地,崛起在中原的天空下。 记者 陈晓东 图
□记者王倩见习记者张渝实习生张晴
核/心/提/示
8月16日上午,大河报社二楼会客大厅比往常热闹了许多。从洛阳赶来的18岁女孩朱静、从江苏南京赶来的蒋开利,还有从不同地方赶来的热心读者聚在一起,一群互不相识的人,很快聊成了朋友。
他们都是参与“中原经济区你可知多少”有奖问答活动,还幸运地中了奖的读者。
热心读者捧奖归奖项范围将扩大
昨日,来到颁奖现场的,只是参与活动的一部分读者代表。在他们身后,是众多关注中原经济区、支持中原经济区的热心读者。
一大早,大河报总编辑王守国就来到报社,恭候这些热心读者。
“向大家表示祝贺,也向支持大河报的读者表示感谢!”16日上午11时,“中原经济区你可知多少”读者有奖知识问答活动第一期颁奖仪式准时开始,王守国向广大关注中原经济区、支持大河报的读者表达了由衷的谢意。
王守国说,推动构建中原经济区,这将是今后一个阶段大河报重点参与、报道的主要内容。随着报道的深入推进,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奖项范围。
“希望越来越多的读者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希望中奖的读者再接再厉,下次发奖还能见到大家!”在为获奖代表一一颁发奖金、奖品后,王守国的话语引来大河报读者热烈的掌声。
这两天,本报热线和投票网站、邮箱持续“升温”。15日晚,记者在大河网“中原经济区你可知多少”专题统计后台查看,直接参与答题的人数是19835人。16日一大早,记者发现这一数字已经更新为21157人——有1322位读者是连夜“工作”、参与答题的。
第一期抽奖结束、有关数据清零后,读者参与答题的热情仍然高涨。至昨日19时,通过96211热线参与本报《中原经济区你可知多少》8月14日第二期题目答题的,已多达3584人,发邮件的有2179人。
18岁女孩:
构建中原经济区,将引来更多500强企业
“一大早我就赶到高铁站,这还是我第一次坐高铁呢!”昨天上午10时,记者见到了从洛阳赶到郑州领奖的朱静。
朱静是大河报“中原经济区你可知多少”有奖知识问答栏目的第一期一等奖的得主,奖金是1000元。
见到记者,小姑娘一扫在电话里的腼腆,很兴奋地跟我们聊了起来。
“刚熬过紧张的高三,有一个轻松的假期,就每天翻翻报纸,能了解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丰富阅历。”一坐下来,朱静先向记者要了一份当天的大河报,仔细翻看。
朱静说,大河报中原经济区的报道看起来一点都不费劲,把一些死板的概念说得很形象,“看一遍,就记在脑子里了,答题时没翻报纸就全都做出来了。”
为啥会关注中原经济区?小姑娘歪着脑袋想了一想,伸出四个手指头,“我今年上大学,四年后毕业,如果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能够实现,会有更多像富士康这样的500强企业来到河南,从小处说,我们90后找工作更容易,往大处说,经济发展必然影响生活方式的改变。”
朱静说,高考填志愿时,经济发达的城市是大部分高分同学的首选,“希望再过几年,河南也会成为人们神往的地方,成为高考填志愿时的首选”。
南京读者:
中原应该成为中西部地区的“领头羊”
在中奖读者中,有一位是江苏南京的读者蒋开利。昨日上午9时30分左右,记者就在大河报见到了蒋开利。
“我早上7点多到郑州的,一出火车站,就直奔大河报社来了。这是我来河南的主要目的,得先办正事。”蒋开利说,前段时间单位发了高温补贴,拿到钱他想着应该去旅游,最终决定来河南。可是,日程没定,准备等天凉了再来。
真是机缘巧合。前两天,他看到《大河报》关于中原经济区的报道,很感兴趣。于是,他在网上参加了“中原经济区你可知多少”知识问答,没想到还中了二等奖。
“这大约就是缘分吧。”蒋开利说,接到电话通知后,他就立即启程来河南,日程比原计划提前了。领完奖之后,他计划在郑州四外转转,玩两天。
蒋开利说,他前些年来过郑州,不过这次来的感觉真是不一样。从火车站坐车来报社的途中,看到很多地方在修地铁。“修地铁好啊,南京很多地方都在修,这是一个地方城市建设的大投入。”
聊起关于中原经济区的话题,蒋开利显得更激动。他说,从古至今,都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中原是兵家必争之地,足以显示它所占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原应该成为中西部地区的“领头羊”,构建中原经济区,是河南的大手笔,也是河南发展的大舞台。
对于河南的发展,蒋开利认为,要引入大企业、大项目,更要提供好“软环境”。引进来,更要留得住,让他们真正在河南落地、生根。
社会发展将减轻家庭负担
“大河报叫大河文化报的时候,我就是你们的订户,一直到现在。”家住郑州西郊的吴国庆说,他应该是大河报最长久、最忠实的读者之一了。
因为原来的单位近两年不景气了,吴国庆只能自己出来打工,“家里有老人、孩子,负担还是挺重的。”吴国庆说,我觉得中原经济区跟我们离得很近,如果郑州发展好了,好单位、好企业等着咱,工作就不愁了,家庭负担肯定会降低了。
吴国庆说,最近几年,河南的发展让人欣慰。不过,外面的人看河南,还是觉得河南穷。“我们应该发展工业,提高整体经济水平。富士康来了,很多本来要去沿海地区打工的人,就不去了。能在家门口工作,多好啊。像这样的大企业,应该多招点来。”
吴国庆还有一个更强烈的愿望:河南要有更多好大学。“女儿今年高考,看着孩子,觉得她们太累了。虽然高校每年都在扩招,但相对于河南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吴国庆说,希望河南有更多的好大学,让更多的河南孩子留在家乡,为家乡作出更多贡献。
中原经济区赢得普遍共鸣
郑州人吴先生,从事销售农业土壤测试仪器的工作,他中了三等奖。
因为职业原因,吴先生对河南农业更为熟悉。“我们粮食总产量全国第一,土地不多,但养活的人多,这是我们的优势,可目前的状况似乎是‘谁种粮,谁受穷’。”吴先生说。
“要改善这一状况,建中原经济区是条好路,能发挥现有优势,还能提升河南工业化水平。”吴先生说,这就是中原经济区一“亮相”,就能在基层赢得普遍共鸣的原因。
河南也得“向上顶一顶”
在中央某媒体驻河南记者站工作的石磊,也参与到本报的答题活动中来。“你们的报道题目好,‘咱们的大中原咱们的经济区’,放眼一瞧,大气、亲切、有地域特色!”石磊说。
作为媒体人,中原经济区也是石磊关注的重点。“咱河南地处中原,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铁路干线穿省而过,航空物流港也在规划之中,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发展的基础。”
“再看国内,广东周边有珠三角经济区,浙江、江苏、上海是长三角经济区,北京、天津、河北又被京津冀环渤海湾经济区划在其中,福建有海西,西部有大开发战略,东北有老工业基地,周围一圈都先后冒起来了,咱中原也得往上顶一顶。”(下转A05版)(上接A04版)
中原经济区人多是块“宝”
张新越是一名普通的发行员,也是大河报的忠实读者。
“15年了,大河报贴近百姓,像老朋友一样亲切。”他认真地说,“你们的报道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人多是优势,中原经济区搞起来,大企业来得多了,我们不会像沿海省份那样闹劳工荒。”
张新越说,这次中了三等奖,以后的答题活动他还会继续参加,“中原经济区不只是政府的事,俺老百姓也得拿出实际行动来支持”!
盘活全国经济需要中原崛起
关注中原经济区的,除了“上班族”,还有很多在校大学生。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7级学生田育臣幸运地中了三等奖。“以前,我只知道河南文化很璀璨,中原文化在河南。也只知道,河南经济重农业,是个对全国举足轻重的农业大省,但看了大河报中原经济区系列报道,我才知道,原来‘中原’饱经沧桑,‘被遗忘’在中国最显眼的地方。”
田育臣说,大河报的报道,他都是一篇篇地认真阅读,“中原经济区对河南和全国来说就是一根杠杆,有了这根杠杆,河南就能长足发展,全国经济就能被盘活。无论对中原,还是对中国,中原经济区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为一名大学生,为中原崛起出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大河报首次推出‘咱们的大中原咱们的经济区’的当天,我把全部内容粘贴到了校内网上与同学共享,没想到点击率‘刷’地一下猛增,有5000多人浏览,不仅有省内的,还有许多省外高校学生。”田育臣说,在校内网上,很多同学回帖留言,感叹河南地位的重要,支持中原经济区上升到国家经济战略层面。
■花絮
关注中原经济区市民热心做“标志”
“我找中原经济区报道组的记者,有点东西想交给他们。”昨日下午,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先生来到大河报二楼会客大厅。
老先生叫郑建立,今年60多岁,是铁路退休工人,以前搞运输包装研究。“作为一个河南人,我想给咱们的经济区出点绵薄之力。”说着,他从手提袋中拿出一个设计图案。
“这是四个商字的组合。”郑建立指着图案解释,这四个商字分别意味着:轩辕皇帝在河南、文明古都在河南、商字源头在河南、中部经济在河南。从整体上看,这个图形外圆内方、四通八达,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寓意。
“有评估公司说我的设计能值大价钱,但咱可不图钱。作为河南人,我只是想为河南发展尽点心。”老郑说。
记者王倩见习记者张渝
中原经济区啥模样?读者网友争相献计
自本报“咱们的大中原咱们的经济区”专题刊发后,不仅读者的参与热情在升温,很多读者还就中原经济区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从大河网和大河社区论坛96211网网民们的声音中,我们可以听到民众对中原经济区的渴望,对经济快速发展的渴盼。
●中原经济区不能缺少文化魂
网友“莫莫”说:“在中原经济区的定位上,河南的历史文化资源一定要放在重要地位,这样,既能增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又能使河南站在中华文化的制高点。”
网友“嵩岳奇兵”说:“中原经济区在中国的定位应为:民族圣地和国家心脏。民族圣地即民族之根,文化之源,心灵故乡,精神家园。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新的核心区,是形成中华民族根本凝聚力和向心力之所在。”
●中原经济区应成为中国内陆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网友“小草”说:“河南是粮食生产大省。可以说,河南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时要以工业和商业提升作为产业主导,确保中原经济区成为中国内陆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中原经济区要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
网友“阿福”说:“要想让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定位上就要具备区域特色和独有优势,避免功能定位不准、主导产业不明、重复雷同等问题。”
网友“奇奇”说:“中原经济区要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比如粮食、人口、文化等,这样在跟别的经济区PK时才能有优势。”
●中原经济区应优先发展高等教育
网友“叮当”说:“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优先发展高等教育。我们的中原经济区在发展的时候一定要教育优先。毕竟,人才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啊。”
网友“眼相见”说:“人才和科技,是中原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加速器。”
温馨提醒
郑州市区内领奖地点设在本报发行中心(政七街4号院大河商务酒店1号楼);郑州郊县及郑州以外的领奖地点,设在各地的读者服务中心。
中奖读者领取奖金和奖品时请携带身份证及一份身份证复印件。咨询电话0371-9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