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力”正成为衡量现代企业发展前景的重要“参数”。
目前,人才、资金、技术、制度、产品、政策、品牌、培训等,已被纳入企业发展“竞争力要素”之中。对于白酒行业来说,“香型”是什么?它能否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竞争力”之一?今天,越来越多白酒企业为什么对“酱香型”推崇迷恋,并趋之若鹜?难道酱香型是白酒业的“如来神掌”或“救命稻草”?
有人一语道破天机:除了品牌因素之外,白酒行业的香型之争本质是一场科技工艺的战争,这是30年来中国白酒香型发展史所证明的。人们相信,“酱香型(以荣太和系列酒为代表)资源独特、工艺复杂、品质优秀,是高端产品的象征”,就像相信“德国的汽车技术是世界最好的”一样,这是消费者越来越强烈的心智定位,因而最具有市场杀伤力。
事实上,与其他行业一样,每一次产业变革、升级与结构调整都与科技紧密相关,科技创新改变市场竞争格局,促使产业和产品形态不断潮涨潮落,螺旋上升。白酒产业依然遵循这个规律。
这不由让人想起2007年白酒行业几个关键词:理性、回归、健康、国际化。目前来看,酱香型是不是企业“竞争力”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酱香型的科技工艺是否足以推动市场格局再造,并最终左右消费者的心智。从这一点上说,涉足酱香型白酒的企业家如果相信“香型是一种竞争力”,它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形态、特色或概念”,奇迹正在他们身上出现。
目前白酒香型竞争趋势再次发生转变:“酱香发力、浓香退热、清香回暖、多香并存”的市场格局悄然形成。同时,香型发展呈现历史性的百花齐放态势——“淡雅香”粉墨登场,芝麻香暗流涌动,“绵柔型”异军突起;药香型孤独求索,米香型偏踞一隅,兼香型波澜不惊、“二锅头工艺”一枝独秀、老白干不甘平庸,“其他香型”独辟蹊径……。
香型竞争进入“个性时代”,但细心的人还是发现,三大主流香型中的酱香,以其深厚的底蕴、高端的形象、独特的工艺,当仁不让地彰显出了她的内在魅力,对其他香型构成巨大的市场压力和威慑,甚至传出“酱香威胁论”的说法。
2007年被称为“白酒通涨年”,以酱香“茅台”为首掀起的多轮涨价潮,震动整个行业,尽管人们对高端白酒雾里看花。但是,当人们看到“茅台”股票越过200元大关,成为中国股市上的‘茅台现象’——稳居中国第一高价股的宝座;当人们因为节日断货,总是买不到“茅台”时,更多人对“茅台涨价有理”的鼓噪投来了宽容和理解,而对“酱香型”多了几分仰视和神往。
“资源稀缺,工艺复杂,产量有限,高端定位,绿色健康,所以导致货源不足,价格连年上涨”。如果酱香型白酒的这一市场逻辑和现象成立,并长期教育消费者,同时被全国数万家白酒企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那么,在当前白酒板块整体复兴的大好形势下,一场全国性的“酱香热”的形成,便有了存在的市场基础,它早晚要来临。
也许,它已经来临了。
上一篇> 古人喝些什么酒 白酒由来分类解析 2010.08.30
下一篇> 我国各地的“酒经” 20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