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郑州市物价局召开车辆存放计时收费专家论证会,并公布了停车价格方案。该方案是否可行?郑州市物价局邀请来自北京、河南的专家进行探讨,会上,专家提出诸多问题,质疑停车收费办法。
追问
圈定区域内,
居民夜间如何停车?
在郑州市停车管理处划分的一类、二类区域中,记者留意到,其中包括很多居民小区,由于很多小区在规划建设时未能规划够停车位,迫使居民夜间只能把车停靠在路边。如果这项方案实施后,居民在一类、二类区域内停车时,每晚要缴纳8元停车费,比原来每晚多出至少3元钱。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杨说,“我去超市买几十块钱东西,如果多逛一会儿,就要掏十几块钱停车费?一刀切的办法不太合理。”
“我建议对区域内居民区、商业区、生活服务区的收费办法区别对待。”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交通工程分院院长王武岗说,居民区、商业区、生活服务区应该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北京推行计时收费了,
郑州需要吗?
“推行停车计时收费办法,郑州走在全国的前列,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线城市。”北方交通大学副教授张秀媛说,今年4月起,北京市繁华地段推行计时收费,采用“点、面、区”结合的方式,从点到面,逐步推动到区。
张秀媛举例说:北京有些“点”收费特别高,比如一些娱乐场所停车场每小时20元左右;如王府井、燕莎等地为每小时十几元,而四环以内执行每小时7元收费标准。
张秀媛说,从目前的方案看,郑州直接“划片”推行,这样不合理,没必要圈定那么多区域。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黄湃说:“咱郑州的收费标准不能与一线城市比,据我了解,中部地区多个城市还未采用计时收费办法。”
公共交通能否提升魅力,
吸引有车族放弃开车?
“仅仅靠提高停车费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这只是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郑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石茂生说,以往只有有钱人才开得起车,但如今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政府应该出台文件方便更多人停车,而不是让人停不起。
“北京的公交、地铁特别发达,交通环境的优越,也能吸引很多人放弃开车而乘坐公交。”清华大学研究所所长史其信说,建议郑州在实施这项办法时,要更多地考虑老百姓,多管齐下,通过综合治理,大力发展公交、地铁、增加公共停车场。
一个车位每天上缴一块钱
其他钱哪里去了?
“郑州挂牌车有60多万辆,加上流动车辆共80多万辆。”郑州市停车场管理中心书记赵新民称:据统计,郑州车位有13万个左右,这其中包含社区内部、商场、机关、学校等划定的所有停车位。其中,政府分管的路内停车位不到6000个,人行道、广场共有2万多个,共计26000个停车位。
“停车费采取面额收费,去年停车场管理中心共上缴郑州市财政局1000多万元。”赵新民说。但一位专家算了这样一笔账:共2.6万个停车位,一年上缴1000万元,等于一个车位一年上缴385元,每天上缴1元多钱。“一个车位一天就算只停一辆车,也可以收5元钱,那么,其他的钱到哪儿去了?”
计时收费推行后
公车不受影响?
“这个方案推行后,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普通的老百姓。”郑州市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宋国奇建议,应该实行人性化收费,既然提高收费标准的目的是解决拥堵问题,那么,可以在拥堵高峰时段、重点地区计时收费,不能一概而论。
他提出,这样会造成两种情况:其一,单位公车可以报销停车费,所以不会在乎掏了多少钱,该进繁华区时还会进去;其二,对于普通老百姓的私家车,如果去繁华区开会、办事,再贵也要咬牙停车。“老百姓去一类区域停得少了,停车位会稍有宽松,公车该停还是停,多了那么多停车位反而方便了公车停车。”
停车场管理中心
能否晒账本?
“石茂生认为,停车费的收支应该形成良性循环,多收钱就要建更多的停车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推行计时收费办法应该为了让市民停车更方便,而不是让大家停不了车。”河南警察学院交通安全教研室主任王峰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不能为收费而收费。
郑州市政协委员张晓盈提出这样的理论:在新加坡及我国香港,计时停车收费标准要高出很多,但当地政府都通过大量宣传,让老百姓明白收费是为了建设,所以推行收费都比较顺利。“建议我们的停车场收来的钱也在阳光下晒晒。”
建议
用一类停车场收来的钱
来“养”城市周边地区
郑大法学院副院长石茂生提出这样的方案:既然一类停车位不足,就要多收钱,以控制车辆进入;二类停车位满足停车,可执行原来的收费标准;而三类停车位既然很丰富,就不要再收钱了,推行免费停车,用一类停车场收来的钱“养”城市周边地区。
“如果需要去一类区域办事时,居民可把车辆停放在二类区域,然后乘坐公共交通去一类区域办事。”石茂生说,这样才能实现每个区域的平衡,不会导致一类区域车辆过多。
建议采取合理收费方式
消除收费灰色地带
有专家称,如今的收费设施不完善,导致停车收费出现很多灰色地带。
在一些停车场,采用卡片计时办法,停车卡上记录着车牌号和进场、离开时间。郑州市法制办副主任李文德说,这种人工发卡片的方法不准确,没有客观标准,收费员多写几分钟也没人看出来。“建议停车收费采用更加合理的办法,避免出现灰色领域。”(记者 田园 郭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