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之诞生至今,大处说,其主要功用有三:仪式(巫术、宗教的)、医疗、宴乐。究其线性功能演进,是仪式、医疗之用渐淡,而宴乐功能渐强的过程。
人类怎么会喝起酒来?到目前为止探讨酒的起源说法很多,但人类饮酒行为如何发生却鲜有人知。 从行为学的角度去关心,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可考酿酒历史的酒业大国是件很不对称的事情。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人类不是为了生命体延续的必须而喝酒的。酒不像粮食和果蔬、肉类,不是人生存的必需品,有它行,没它人也照活着。
酒最初不是给人喝的,而是给神喝的。酒被认为具有一种特性——“通神之物”,是非常重要的巫术工具。所以在最原始时期,酒也是非常神圣而神秘的东西,往往逢重大祭祀和大事时才用酒。
最早是哪些人开始喝上了酒呢?是人与神之间的“中介”——“巫师”。远古时巫师的地位和神差不多,他们可以“通神”,能代神行事,差不多就是“神”,所以他们也应该喝酒,或者通过喝酒达到一种特殊的状态才能通神、代神行事。那个时代普通人是无缘饮酒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当时物质文化极端落后,不可能有酒给人喝,更重要的是由整个社会混沌的巫术文化决定的。
酒的仪式、医疗、宴乐三大功能都发生于原始巫术。仪式自不必说,原始时代巫医不分,医疗是巫师工作的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最早的宴乐用酒,可以说是“仪式之余”。从《大雅》的“清酒既载”, “以享以祀”,到古希腊祭祀酒神仪式后的放歌纵酒,莫不如是。后代风俗里,社日的“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上至修禊祭祀仪式后的曲水流觞游戏,都折射出“仪式之余”景象。
由此可以看出,酒在其发生阶段,不是普通的“饮品”,而是一种神秘的“巫品”。
所有的巫术用品的采集、制作都必须遵守严格的程序,造酒亦然。《周礼》有“五齐”、“三酒”,《礼记》有“六必”。究其源头最初应从原始巫术的神秘需求发展而来,不是从开始就有理性“科学”的需要。
没有酒曲无以为酒,因此可以想象,最初采集、制作酒曲在中华先民那里应该是何等的重视,其程序的严格亦不言自明。
中华先民尊崇的是天人合一观,凡事“选时”往往看得很重。贵州茅台谚语之“端午踩曲”,《齐民要术》之“七月上寅日作曲”,民间“六月六日晒衣储水造曲酱”的说法,都对制曲选时精确到“日”,这都不是偶然的。
上一篇> 小河谷撑起大产业:贵州茅台镇赤水河谷品牌效应强势崛起 2011.03.23
下一篇> 把自己酿成一瓶芳醇甘冽的酱香型白酒 201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