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赤水河畔以贵州茅台镇酒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贵州茅台河谷经济带撑起的大产业已取得显著效果。2006年,贵州仁怀市生产总值达733281万元,比2002年增长68%;财政总收入达到16.77亿元,同比增长38%,地方财政收入达4亿元,比2002年增长134%,其增长速度排在全省十个经济强县(市)前列。如今,贵州茅台河谷白酒工业园区已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较好发挥的发展道路。
自2002年以来,仁怀在努力把贵州茅台河谷经济带培育成为实现遵义乃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新的经济增长极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贵州茅台河谷经济带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资源,酱香型白酒以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和绿色、环保等特殊品质,特别是贵州茅台镇酒有机生产的独特优势,备受市场青睐,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给酱香型白酒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
仁怀市按照中国地理标志保护的标准和市场经济法则的要求,全力以赴地建设贵州茅台河谷酱香型白酒工业园区,保证产业发展空间,采取预留土地、严格控制规划管理等措施,根据土地功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严格的科学分区,将最适合酿酒的资源和空间留给白酒产业,并引导其逐渐形成产业集群。
对中型酒厂采取“迁”与“聚”的方式,对小型酒坊采取“拆”与“并”的方式,促其进一步发展,以此突出酒文化的旅游效益。如今贵州茅台镇有大小白酒企业上百家,年产白酒6万吨,各类品牌2000余个,以贵州茅台镇酒为龙头的白酒产业经济支柱已经形成。
除了白酒生产以外,以国酒工业旅游、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为核心的红色旅游、川盐入黔的古盐运文化旅游资源也是贵州茅台河谷品牌效益的典范。
目前,仁怀正把培育贵州茅台河谷经济带战略提到省级和遵义市级的发展战略来研究,使之更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定位,并抓紧申报中国酱香型白酒地理标志保护权。
该市还紧紧围绕贵州茅台国酒工业旅游、红色旅游、古盐运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启动了围绕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经典战役进行规划,加强交通基础和景区建设,打造红色旅游专线,整理开发川盐入黔的古盐运文化,恢复川盐入黔的历史风貌,结合仁怀历史文化的开发,培育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和线路,并与赤水市生态旅游相呼应,促其尽快成为黔北旅游的又一条精品线路。
上一篇> 俄罗斯人爱酒可谓众所周知 禁酒令愁坏俄罗斯人 2011.03.23
下一篇> 贵州茅台酱香型白酒工艺“端午踩曲”之谜的文化解码 201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