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的生产以一年为一个轮回,完全遵循天时,经历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加曲、七次取酒,高温发酵,高温出酒,再经储藏5年,完成勾兑后方可面市。每4~5斤粮食才能烤出1斤酒。
高温出酒是荣太和坚持的一项操作原则,尽管这会影响出酒的数量,但可以挥发掉有害物质。
异地酿造酱香型酒早已被证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上世纪70年代“茅台镇酒厂”在遵义的实验酒厂尽可能地模拟茅台镇酒的生产环境,包括酒糟、曲药、灰尘(微生物)、酒岗、设备还有技术最强的老师傅,但生产出的酒完全不是茅台镇酒味。这家茅台镇酒的异地酒厂目前还在运营,市面上的“珍酒”就是当年的“异地茅台镇酒”。
几百家大小酒厂和作坊把茅台镇变成了一个大酒窖,几百年的酿酒历史积累下了宝贵的微生物种群。酒酿得越多,微生物越丰富,酒就越香。这些宝贵的微生物在河谷里漂浮着,它们看不见,但却无处不在。
在茅台镇,每个酒坊的老板、酒师都会自豪地告诉你,我们这里产的是酱香型白酒,要花一年的时间才能烤完酒,不会添加任何调味的香料,而且,这个味道只有这方圆几十里才能做出来。
一位仁怀市统计局的官员估计,目前这个区域酱香型白酒的产量不会超过5万吨。“有专家说,酱香型白酒的产能极限也就是15~20万吨,而目前全国白酒产量为400多万吨。”
多数白酒专业人士使用的观察模式是生产工艺:酱香型白酒从酿造到出售平均需要5年,浓香型白酒需要3年,而清香型白酒只需要1年。——“时间铸就的好酒,一定有识货的。”
茅台镇的环境是关键。它的空气中微生物丰富;而其他香型的酒,关键是土窖,全是泥土窖,土壤微生物丰富……”讨论至此,科学研究出身的于桥坦言,“这部分属于地理环境的,才是中国白酒特别是名酒的核心,是无法工业化的关键”。
在中国传统白酒中,浓香型、清香型、兼香型、米香型白酒的主体香界定比较明确、清晰;而迄今为止,酱香型荣太和酒,仍未就其主体香得出明晰的确定。因为,荣太和酒的香味香气,是由酿造过程中自然产生的酱香、醇甜香、窖底香三种典型体酒为主圆融而成的“复合香型”,其物质成分的构成最丰富、最协调,也最具层次感。
荣太和酒经过长期陈酿,酒液自身的氧气还原和脂化等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可以在有效保存许多有益高沸点香味物质的同时,进一步排除酒体有害健康的低沸点物质,祛除新酒的不愉快气味,使乙醛缩合,辛辣味减少,酒体变得更加柔和、绵软,芳香也明显地增加。
荣太和酒陈酿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一律使用陶坛装酒。气象色谱分析表明,陶坛表层所含的很多有益微量元素,在长期陈酿的过程中可融入酒体,丰富荣太和酒有益健康的品质内涵,如增加诱导人体金属硫蛋白增长、防止肝纤维化的微量元素。
其他香型白酒,是由单一香型的酒体构成,所谓勾兑,其实只是通过往酒体里添加香味物质和调味酒,以勾调出好的口感和香味。荣太和酒勾兑,从不添加任何外来物质,而是用纯粮酿制的不同轮次、不同度数、不同酒龄、不同香型的老酒勾新酒。
“高温制曲”:荣太和酒“三伏天踏曲”,制曲温度高达50度左右。曲料被制成曲砖后,还要在60度以上的高温环境中堆放,经过长达40天的发酵及180多天的贮存期方可使用。
上一篇> 中国白酒文化:白酒·男人VS女人·香水 2011.02.22
下一篇> 来自贵州茅台镇的酱香型白酒荣太和领跑河南白酒市场 2011.02.23